身為布農族的我因緣際會下認識到巴宰族,為了深入了解他們的文化以及面臨的困境,我們走訪了埔里鎮愛蘭里拜訪巴宰族人,他們努力復興語言及文化,積極爭取正名的機會。拜訪結束後,...
More透過阿里山鄒族獵人的日常與打獵過程,看見獵人與自然、土地的深厚連結,並揭開狩獵文化的神祕面紗。 忠實地記錄在這阿里山山林之間所存在的獨特生活體系,並讓觀眾了解狩獵對於原...
More木雕師小潘是一位出生於臺東池上的阿美族人,住在故鄉卻不住在「部落」裡。小時候隨著父母離鄉至都市討生活,長大後從都市回到故鄉的他,卻與部落生活逐漸疏離。 走在一年一度的...
More台灣藝術家前往東京與巴黎始自日本殖民時代,二戰後大都前往紐約,其中決大部份都是畫家,極為少數人從事行為藝術。楊金池的行為藝術不僅以肢體來傳達藝術性的觀念,還注入全球性的...
More正值創作旺盛期的許淑真,不幸於2013年癌症仙往。在短短十四年的創作中,她不斷地跨越界限,從多重自我交疊的「自畫像」,一路到獲得第八屆台新藝術獎的「植物新樂園:從菜園中...
More賴純純出身於第一波裝置藝術大規模形成與美術館建館風潮的80年代。個性直率開朗,帥氣時髦,十足熱情快樂的表現,也時常容易感染旁人。30多年的藝術創作生涯中,展現旺盛的生命...
More八○年代末期台灣解嚴,相關民生與政治之公平制度未能快速轉型,社會持續動盪不安,許多當代藝術家開步美術館,公然挑戰白色恐怖期間的政治禁忌,或借力公共場地,製作大型裝置藝術...
More從一個家族多年來的誤認,到兩本日治時期老相簿的出現,原本以為只是遙不可及的傳說故事,突然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各式資料。非相關領域出身的吳坤霖,發現了相簿中的秘密後,便開始一...
More